笔趣阁
  1. 笔趣阁
  2. 耽美小说
  3. 明末之领主天下
  4. 二百八十七章 投石问路
设置

二百八十七章 投石问路(2 / 2)


尤条走到帐中的军事地图前指着扬州的位置道:“扬州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美称西接滁州南临南京北壤淮安东傍盐城运河从腹中船速而过交通便利水陆通达城中人口近百万之多富商大贾不计其数且又有盐税之利素来都是历代朝廷最重要的钱粮重地之一。而且扬州作为南京北大门若要攻陷南京必先攻占扬州。从兵家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必争之地。”

萧毅点点头示意尤条继续说。

尤条顿了顿继续道:“所以国公爷若要将江淮之地尽数纳入手中则扬州为首取之地。而且若是作为国公爷的行辕之所在扬州比滁州更合适更有利于国公爷掌握江北局势更容易对南京朝廷形成压力。若是扬州到手之后以扬州丰腴之地能够收缴上来的钱粮将是非常可观对于国公爷继续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会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扬州都是必取无疑。”

萧毅闻言精神一振但是却有些犹豫道:“军师所言诚然不错但是现在扬州尚有史可法督师本督怎么能够鸠占鹊巢?史可法在朝廷之中卓有声望而且在天下臣民心中也是备受敬仰。本督若是取了扬州会不会有些不妥?”

事实上这些也正是萧毅的真正顾虑并非他故作矫情。在后世的史学观点中很多人对史可法推崇备至把他当做民族英雄一样崇拜。史可法当时在扬州殉国之后江南很多百姓在家中为史可法建立了灵位日日焚香为他超度。很多江南士子百姓在日后的抗清斗争都都把史可法当做坚持抗清的灵魂人物。

但是后世熟读各类史书的萧毅却并不这么认为。史可法这辈子最大的影响就是他在清军攻陷扬州后誓死不降最终壮烈牺牲成为了南明朝廷中在抗清斗争中牺牲的地位最高的官员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和文人墨客受明清门户之见的影响对史可法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偏爱不顾史实做了过分的渲染。

纵观史可法的一生在整个崇祯年间并没有多少值得称赞的功绩。他的地位和名望迅速上升则主要是在弘光年间。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份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

直到清军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清朝征服南明的劲率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

总之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

在明清易代之际激于民族大义而死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慰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被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虽然知道史可法的真正的本事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萧毅还是对史可法在南明朝廷中的地位和威望有所顾虑所以才有了这些犹豫。

谁知道萧毅期期艾艾的说完之后却发现尤条以一种奇怪的神情看着他貌似对他这番话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萧毅疑惑的问道:“军师可是本督说错了什么?”

尤条摇摇头道:“国公爷请恕卑职不敢苟同国公爷的话。史可法此时诚然是以阁臣的身份督师扬州但是并没有如国公方才所说在江淮士民心目中有多么卓著的声望。相反卑职却从很多百姓口中听到了许多对史可法的怨愤之情。”

萧毅奇道:“这是为何?”

在尤条的一番解释下萧毅这次明白当时的百姓心目中并没有对史可法有多推崇反而对他意见很大。史可法虽然为官清廉但是他的致命弱点却是缺乏雄才大略总想处处应付八方妥帖最后落了个事与愿违。不仅在拥立南明正统一时上犯了大错导致人心大跌。更是在后来督师江北节制江北四镇时处处容忍纵容四镇鱼肉百姓。四镇之间互相攻打争斗不休史可法却没有丝毫魄力只能是四处调情到处陪笑脸。为了平息四镇的怒火竟然不断的向百姓们加收各种赋税导致百姓穷困潦倒怨声不绝。

听了尤条诉说的关于四镇如何跋扈史可法如何无能萧毅一时间也有些消化不了。看来自己虽然知道一些历史的真相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些想当然了。

突然之间他明白了。史可法之所以在历史上名气很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扬州城破时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的缘故。这就跟后世一样很多人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只有等因公殉职后各路媒体才纷纷报道歌功颂德国家政府各种荣誉也是纷至沓来。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人们对于死去的英雄才是毫不吝啬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